我不会忘记阅读那本淡蓝色封面的书的美好感觉。
本书文体独特,情感丰沛,且至少存在三重主题线索。
1 知识和思维能力
本书最显要的线索是查理的“智力”从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。
我本科生涯的后期常有一种过去的知识不断地离我而去的感觉,小学的、初中的、高中的乃至大一大二的,我虽然很认真地在当时学进去了,可是几年之后全都还给了老师。即使是我真心热爱的知识,例如古诗文的阅读和赏析能力或是一些美妙的定理,回忆起来也是一片空白。这常让我想起自己已经活了二十余年,大众宣传中所谓“最美好的青春”已经过去,即使可以欺骗自己“门前流水尚能西”,时间流逝总还是不以主观意愿转移而转移的。我真的很想留住那些美好的瞬间,那些知识和感受,这也是这本在线笔记本存在的主要原因,可它们终归是指缝里的细沙。
而要摆脱这种忧伤,似乎只有不去想它,或者是像退行后的查理一样失去想它的能力,或者是像高峰期的查理一样,基于某种使命目的理想兴趣借口一直连轴转个不停,没空去想它。正如很多哲学性问题一样,只有当不去开始想或者完全想明白才能避免痛苦。
2 查理的精神疾病
作为一个常规意义上的“正常人”,很有意思的是我和作者刻画的“非正常人”查理体会到了很多相似的感情。 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,普通神经症和精神病只有一条界限或者说某种程度之别。事实上,查理自小形成的精神疾病与他的智力变化同样贯穿了全书始终,而且与智力不同的是,童年创伤带来的心理问题从头到尾,无论智力情况如何,都从来没有得到过改善。查理或许学到了很多知识,习得了很多社会规范,有足够能力去处理科学或者人际问题,但一旦触及了一些特定的阴影,他就完全“卡住”了。在故事的后期,查理越发感受到高智商的那个自我之外,还有一个一直没有长大的本我在作用。